解决方案
胶水(胶粘剂)作为连接材料的桥梁,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、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领域。其导热性能直接影响产品的散热效率、粘结可靠性及长期稳定性。例如,电子器件中需使用高导热胶水以导出芯片热量,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性能失效;而低温场景(如冷链运输)可能需要低导热胶水以减少热量传递。因此,准确测量胶水的导热系数对其配方优化、质量控制及工程应用至关重要。
一、实验原理
1、瞬态热源法
瞬态热源法是通过平面探头(圆形或方形)向样品注入恒定热流,测量探头表面温升随时间的变化,反演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。
二、实验步骤
1、测量设备:DZDR-AS导热系数测试仪
2、样品制备
环氧树脂胶:按配比(环氧树脂:固化剂=3:1)混合均匀,涂覆于两片清洁的铝板(尺寸50mm×50mm×1mm)之间,厚度控制在1.0mm,真空脱泡后放入25℃烘箱固化24h;
硅酮密封胶:直接挤出至铝板间隙(厚度1.5mm),刮平表面,室温放置24h完成硫化;
铝基导热胶:按比例混合铝粉(粒径20μm,填充量60wt%)与有机硅树脂,涂覆于铝板间(厚度1.2mm),先80℃固化1h,再150℃固化1h。
3、测试过程
将固化后的胶水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,确保样品与探头紧密接触,避免空气间隙;
设置测试参数:加热功率P=0.2W(避免样品过热分解),测试时间t=160s(覆盖温升线性增长阶段);
启动测试,仪器自动记录探头表面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
每个样品重复测试5次,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。
4、数据处理与结果
通过与标准样品(亚克力板)对比,仪器测量值(0.21±0.005W/(m·K))与理论值(0.21W/(m·K))误差小于3%,表明瞬态平面热源法在该仪器条件下的准确性可靠。
5、胶水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
分子结构与极性:环氧树脂胶(A)为极性聚合物,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强,声子散射显著,故导热系数较低(≈0.31W/(m·K));硅酮胶(B)分子链柔性大,自由体积多,导热系数更低(≈0.20W/(m·K))。
填料改性:铝基导热胶(C)通过添加高导热铝粉(λ≈200W/(m*K)),显著提升了整体导热性能(≈2.20W/(m·K)),但填料分散不均可能导致局部热阻,测试标准差略大。
固化程度:环氧树脂胶若固化不充分(如时间不足),分子链交联密度低,自由体积大,导热系数会降低约15%~20%(本实验中固化24h已达充分的交联)。
三、实验结论
瞬态平面热源法可快速、准确测量胶水的导热系数(单次测试160s,误差<3%),适用于小尺寸、软质胶水样品;胶水的导热系数主要由分子结构(极性、自由体积)和填料含量决定,铝基导热胶通过填料改性可显著提升导热性能;测试过程中需控制样品厚度、接触压力及固化程度,以减小误差。
南京市江宁区吉印大道3118号联东U谷九龙湖智造创新港2栋4楼
2025南京大展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:苏ICP备19052786号-2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.xml